第十章 露天开采
第一节 概 述
一、露天开采的特点
露天开采和特点是采掘空间直接露于地表,为了采出有
用矿物,需将矿体周围的岩石及其上覆的土岩剥离掉,通过
露天沟道线路系统把
矿石和岩石运走(图
1
0-1)。所以露天开
采是采矿和剥离两部
分作业的总称。
图10-1 露天开采示意图
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相比,有以下优缺点:
(
1)矿山产量规模大。目前我国五大露天采煤矿区的露
天矿单坑生产能力均在800~1500万t/a(原煤),国外已有
年产原矿5000万t/a的露天矿,年剥离量可达1亿到3亿m3。
(
2)建设周期短。千万吨级的露天矿区建设周期一般为
~4年,移交到达产期约需1~3年。
3)开采成本低。目前我国露天采煤成本为地下采煤成
本的1/3~1/2。
3
(
(
4)劳动生产率高。我国露天采煤的劳动生产率为地下
开采的5~10倍。
(
5)吨矿投资低。露天矿单位吨煤投资比地下矿井平均
单位投资低20~30%。
(
6)资源回收率高。
(
(
(
(
(
(
7)木材、金属、电力的消耗少。
8)作业安全、劳动条件好。
9)占用土地多。
10)对环境污染较大。
11)受气候影响大。
12)对矿床赋存条件要求严格。只能开采矿体厚度
大,且埋藏相对较浅的矿床。
在我国也已在霍林河、伊敏河、准格尔、山西平朔、
元宝山等大煤田建成了一批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原煤的大
型露天矿,同时我国自行设计、制造的千万吨级的大型露
天矿用设备已投入使用,为我国大力发展露天采矿事业奠
定了基础。
二、露天开采步骤
露天开采的必要前提是有适宜的矿床。适宜露天开采
的矿床,经过进一步勘探提出了满足露天矿设计要求的地
质报告;经批准后,才可由设计部门进行设计。
露天矿经过详尽设计,设计书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,
才能进行建设。此后的露天矿建设和生产的一般步骤如下:
1
.地面准备
把交通线、输电线引入矿区,在进行开采的地区清除
或迁移天然和人为的障碍物,如树木、村庄、沼泽、厂房、
道路、水渠、坟地等等。
2
.矿区隔水和疏干
截断通过开采地区的河流或把它改道,疏干地下水,
使水位低于要求的水平。
3
(
(
(
(
4
.矿山基建工程
1)包括开掘沟道,建立地面到开采水平的道路;
2)建立工作线,进行基建剥离以揭露开采的矿体;
3)建立运输线、排土场、桥梁等;
4)建设地面工业设施和必要的民用建筑。
.日常生产
矿山基建工程在开辟了必要的采剥工作线,保证达到一
定采矿能力即可移交生产。
露天矿区的建设和生产是十分复杂的工程项目。土地的
购置,设备的采购、安装和调试,人员的培训,组织管理机
构的建立,以及复土造田等等。
三、露天开采生产工艺系统分类
露天矿的生产就是要进行剥离和采矿作业,把剥离出的
废石和采掘出的有用矿物分别移运至排卸地点进行排卸。排
卸废石的地点叫排土场。采矿与剥离作业过程的总体称为生
产工艺,主要包括以下环节。
1
.矿岩准备
矿岩准备常用的方法是穿孔爆破。个别情况下,也有用
机械的方法松解矿岩,或用水使土岩松软。
2
.矿岩采掘和装载
采掘和装载主要由挖掘机或其他设备来完成,这是露天
开采的核心环节。
3
.矿岩移运
即把剥离物运到排土场,有用矿物运往规定的卸载点。
矿岩移运是联系露天矿各生产环节的纽带,所需设备多,
消耗动力、劳力多,是日常生产管理中变化最繁忙的环节。
4
.排卸
即剥离物的排弃,有用矿物向破碎、选矿厂的受料仓
卸载。
上述各工艺环节所使用的设备是有联系的,我们用
“
生产工艺系统”一词来反映采、运、排各环节所用设备
的特征。
根据露天矿使用的采、运、排设备特征,生产工艺系统的
分类如表10-3所示。
表10-3 主要工艺系统分类
间断式生产工艺适应于各种硬度的砂岩和赋存条件,在我
国及世界上得到广泛的使用。连续式生产工艺生产能力高,是
开采工艺的发展方向,但对岩性有严格要求的要求,一般适用
于开采松软的土岩。半连续式生产工艺是介于间断式和连续式
工艺之间的一种方式,具有两工艺的优点,在采深大及矿岩运
距远的露天矿山中有很大的发展前途。
四、基本名词述语
(
一)露天开采境界及边帮
1
.露天开采境界
露天开采境界——露天开采终了时的空间状态。它包括
开采终了时的地面境界AB,边帮AC、BD和底部境界线CD
(
图10-2)。
.边帮
边帮——由采场四周坡面及平台组合成的表面总体。其
中包括:
2
(
1)工作帮(图10-2中GE)
由工作台阶所组成,正在进行
开采的边帮或一部分。
(
2)非工作帮(图10-2中
AG,BF)由非工作台阶所组
成的边帮。
图10-2 露天采场构成示意图
3
.边帮角
(1)工作边帮角(图10-2中ϕ)工作帮最上台阶和最
下台阶坡底线形成的假想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。
(
2)最终边帮角(图10-2中βγ)露天采场终了时,最
上台阶坡顶线和最下台阶坡底线组合成的假想平面与水平
面的夹角。
(
二)台阶要素
1
.台阶
台阶——在开采过程中,为采运作业需要,往往把露
天采场划分为具有一定高度的水平(或倾斜)分层,每一
个分层称为一个台阶(图10-3、图10-4)
(
1)台阶坡面:台阶朝向采空区一侧的倾斜面(图
0-4中3)或台阶上、下平盘之间的倾斜面。
2)台阶坡面角:台阶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(图10-4
中α)。
1
(
图10-4 台阶构成要素
图10-3 矿场划分为台阶
2
.台阶坡顶线
台阶坡顶线——台阶上部平盘(图10-4中1)与坡面的
交线(图10-4中4)。
3
.台阶坡底线
台阶坡底线——台阶下部平盘(图10-4中2)与坡面的
交线(图10-4中5)。
4
.台阶高度
台阶高度——台阶上平盘与下平盘的垂直距离(图10-4
中h)。
(
三)开拓及开采素
.出入沟
1
建立采场与地表运输通路的露天沟道。或地表与台
阶以及台阶之间的运输沟道。
2
.开段沟
开段沟——开掘某标高采掘工作面的沟道。
.开采程序
3
开采程序——采场内土岩的剥离和采矿工程,在空
间与时间上合理配合的发展顺序。
第二节 露天开采境界及开采程序
一、露天开采境界
已决定采用露天开采的矿床,还要确定其开采的合理范
围。图10-5所示倾斜矿层横断面的情况。假定煤层厚度不变,
则在一定台阶高度h下,每一水平的采出矿量P1,采出P1所
需的剥离量为V1,采出P2所需的剥离量为V2,……直至第i水
平为Pi与Vi。从直观即可看出,在m、h不变时,各水平采矿
量Pi值变化不大,Vi值则随着深度H的增加和边帮角γ的减小
而增加。
图10-5 露天矿横断面示意图
从经济上分析,露天开采的范围(深度)必然有一经
济上的限度,即:
Co Pi ≥ aPi + bVi
(
10-1)
10-2)
或
Co − a Vi
≥
(
b
Pi
式中 Co——矿石(煤)允许成本,元/米3;
a——露天矿纯采煤成本,元/米3;
b——露天矿剥离成本,元/米3;
Pi——第i水平采出矿量,米3;
Vi——第i水平所需剥离量,米3。
一个采完的露天矿场呈一个大凹坑(图10-6)。矿露
天开采的境界或范围是由深度、底的周界(长度 l 和宽度
b)、最终边帮角(底帮α、顶帮γ、端帮β)三个要素组成。
图10-6 露天矿最终境界示意图
二、剥采比
当我们对公式(10-2)作进一步分析时,可看到,露天开
Co − a
b
采合理深度主要受两方面因素限制,一是等式左边的
,
表明了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(即Co、a、b值可确定),
采出单位矿(煤)量所允许的最大剥离量;二是等式右边,
表明了随开采深度的增加,采出矿(煤)量和所需剥离量的
比值,该值取决于矿(煤)层的赋存条件。可见,合理开采
深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经济因素和依赋存条件而异的,不同
深度下矿(煤)量与岩量的比值。
1
. 剥采比n
剥采比——剥离量与有用矿产量的比值。其单位可为米
米3、米3/吨或吨/吨。
3/
(1)生产剥采比ns——它是相邻台阶在开拓准备过程
中,一个延深周期内各个台阶向外推扩采出的矿、岩量比例,
图10-7中所示。
ΔV1i + ΔV2i
m3/m3
(
10-3)
,
ns =
ΔP
(2)平均剥采比np——若开采境界为ecdf,在此范围内
矿、岩总量的比例或露天开采境界内剥离物总量与有用矿产
总量的比值。如图中10-7所示:
VΔace + VΔbdf
(
10-4)
,m3/m3
np =
V◊acdb
(
3)境界剥采比nk——它是露天开采深度增加△H后所
引起的剥离增加值与矿石量增加值之比,如图10-7所示。
ΔVk1 + ΔVk2
nk =
m3/m3
(
10-5)
,
ΔPk
图10-7 确定剥采比的示意图
2
. 经济合理剥采比nj
它是指在现有的开采技术和费用指标条件下,经济上
有利的剥离量与采出矿量允许最大比值。
露天矿采出的原矿成本由两大部分组成:
CL=a+nb,元/m3(元/t)
(
10-6)
式中 CL——露天矿采出矿石的全部成本,元/m3(元/t);
a——露天矿纯采矿(不包括剥离)成本,元/m3
(
元/t);
b——露天矿剥离成本,元/m3(元/t);
n——剥采比, m3 /m3(t/t或m3/t)。
为使露天开采经济效果良好,应使露天矿采出的原矿
的全部成本不超过允许成本Co:
CL = a + nb ≤ C0 ,元/m3(元/t) (10-7)
当用地下方法开采露天境界外的矿石时,C0值可取地下开
采成本。若矿石售价低于地下开采成本或该矿石不用地下开采
时,则C0一般取矿石的出售价格。上式取等号时的剥采比即为
经济上合理的最大允许剥采比nj,即
C0 − a
,元/m3(元/t)
(10-8)
n j =
b
将式(10-8)代入式(10-2)可得:
nj≥nk
(10-9)
确定露天开采深度,实质上就是对剥采比的大小加以控
制,使其不超过经济合理界限nj值。然而究竟控制哪一种剥采
比更符合露天开采的实际情况,现时存在着不同的观点,即①
ns≤nj ;② np≤nj ;③ nk≤nj 。目前广泛应用的是nk≤nj的原则,
因为该原则可使境界以内矿石用露天开采和境界以外矿石用地
下开采加起来的总费用最低,从而使整个矿床开采总的经济效
果最佳。
三、露天矿开采程序
(
一)概述
露天矿开采程序系指在露天境界内采剥矿岩的顺序,即
采剥工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发展变化方式。
如图10-8所示露天煤矿,其开采境界为ORQ,若采用单
斗铲和铁道运输工艺和沿煤层底板延深一侧推进的开采程序,
从建矿至开采终了,要经历:(1)基建投产;(2)达到产
量;(3)剥离洪峰;(4)减产采完等各个阶段。在这个过
程中,各工作台阶可利用采掘运输设备实现不断地沿AB方向
推进和沿底板CD方向延深。
图10-8 沿煤层底板延深一侧推进开采程序
另一方面,使用同样的工艺设备也可实现矿山工程沿
煤层顶板向下延深,这时露天矿同时存在两个向一侧推进
的工作帮,一为剥离,一为采煤,如图10-9。
图10-9 沿煤层顶板延深向两侧推进开采程序
(
二)台阶划分及采掘程序
露天矿一般划分成若干台阶进行开采。通常按水平分层
方式划分台阶。为了便于选采与提高设备效率,尽可能不把
矿石和土岩、表土与基岩、软岩与硬岩划分在一个台阶内。
当矿体倾角较小(一般小于10°),为便于矿、岩分采,
在条件许可时,可以沿矿层倾斜方向对台阶进行倾斜分层
(
图10-10)。
图10-10 倾斜分层与水平分层
台阶通常划分成具有一定宽度的采掘带进行开采。采掘
带一般沿台阶工作线平(纵向)布置。当用汽车运输时,根
据需要可与工作线垂直(横向)布置(见图10-11)。
图10-11 采掘带布置
(
a) 纵向布置;(b) 横向布置; A—采掘带宽度
台阶的开采程序为:(1)开掘出入沟(一般为倾斜
的);(2)开掘开段沟(一般为水平的);(3)进行扩
帮,其程序见图10-12。
图10-12 台阶开采程序及相邻台阶关系
图10-12中AB为出入沟,BC为开段沟(虚线)。BC
掘完后即可进行扩帮。对于一个台阶开采全过程来说,开
掘出入沟称为开拓工程,开掘开段沟称为准备工程,进行
扩帮称为回采工程。
(
三)工作帮及其推进
露天采场内工作台阶组成的工作帮坡角ϕ与台阶高度h,
平盘宽度B及台阶坡面角α有关。图10-13(a)中的ϕ为正常
工作帮坡角,当各台阶底h、α相同时它决定于B值(较最小
平盘宽度Bmin为大)。与Bmin相应的为最大工作帮坡角ϕmax。
图10-13(b)中表示在某些情况下应用组合台阶进行开采的
工作帮结构,
这时一台采掘
设备负责由上
到下采掘数个
台阶,这样构
成的组合台阶
工作帮坡角ϕ组
较前述ϕmax为
大。
图10-13 露天矿工作帮结构示意图
图10-14 平行工作线推进示意图
台阶工作线的推进方向主
要与开段沟的位置有关,但当
开段沟位置已定时,工作线在
平面上有平行推进(图10-14)
及扇形推进(图10-15)两种
方式。
图10-15 扇形工作线推进示意图
(
四)新水平延深方向及程序
倾斜或急倾斜矿层开采时,要求不断向下延深建立新的
开采台阶,才能使露天矿均衡地完成产量。剥、采工程延深
方向是指相邻两个水平(台阶)开段沟位置的错动方向。如
图10-16,露天矿山坡部分延深方向一般为顺着地形向下发
展,而凹陷部分最少存在两种可能性(沿顶帮境界或顺着矿
层顶板),故总的延深方向为①→②→③或②′ →③。
图10-16 剥采工程延深方向
第三节 露天开采生产工艺
一、岩石的预先松碎
应用最广泛的预先松碎方法是穿孔爆破。
露天矿使用的穿孔设备主要有钢绳冲击式钻机、潜孔钻
机、牙轮钻机等。
钢绳冲击式钻机如图10-17所示。它是靠钻具自由下落冲
击孔底而凿碎岩石,故只能穿凿垂直孔。
潜孔钻机如图10-18所示,它是一种风动冲击式钻机。
牙轮钻机是一种回转式钻机。
台阶上钻孔布置如图10-19所示。图中d为孔径,W底为底
盘抵抗线,b为钻孔排距,a为钻孔间距,h超为超钻深度,L填
为填塞长度。
钻孔内的装药方法如图10-20所示。通常采用集中装药法。
图10-17 钢绳冲击式钻机
1
3
5
7
9
—提升钢丝绳;2—钻具组;
—冲击梁;4—提升滚筒;
—主轴;6—电动机;
—机架;8—千斤顶;
—天轮
图10-18 潜孔钻机
图10-19 钻孔布置
图10-20 装药方法
二、间断工艺系统
间断工艺系统——采装、移运和排卸作业均采用周期式
设备形成不连续物料流的开采工艺系统。
在间断工艺系统中,采装设备有单斗铲、前装机、铲运
机、推土机等,其中单斗铲在国内外应用最普遍。
露天矿用的单
斗铲主要是履带式
正 向 机 械 铲 ( 电
铲),如图10-21所
示。
图10-21 电铲示意图
图10-22 吊斗铲
吊斗铲也属于单斗铲,如
图10-22所示。
轮胎式前装机如图10-23所
示。这种设备机动灵活,可在
2
0°左右的坡度上行走和进行
采装工作。
图10-23 前装机
在间断工艺系统中,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运输和公路
运输。
铁路运输时,机车用直流电机车,车辆用国产载重60t
或100t的自翻车。露天矿铁路标准轨距也是1435mm,窄轨
轨距为600、750、900mm。
公路运输用自卸汽车。国外常用的自卸汽车吨位在65-
1
20t级之间;载重量为150~200t的电动轮自卸汽车的应用正
在逐渐增多。近几年已发展到200~250t级,美国正试制350t
级电动轮汽车。我国目前已能生产载重量7~10t的矿用自卸
汽车,并已试制成功载重量为100t的电动轮自卸汽车。
联合运输方式。主要的联合运输有汽车—铁路方式,
其转载方法如图10-24所示;汽车—溜井—平硐(铁路或公
路)方式,如图10-25所示;以及汽车(铁路)—箕斗—铁
路方式,如图10-26所示。
图10-24 汽车-铁路联合运输中
的转载方法
图10-25 汽车—溜井—平硐
联合运输
(
a) 汽车直接转载;(b) 电铲转载
图10-26 汽车—箕斗—铁路
联合运输
1
(
—下部转载站;2—上部
铁路)转载站;3—提升
机道;4—箕斗;5—汽车
间断生产工艺系统所采的排土方式主要有推土犁排土,
机械铲排土和推土机排土。
排土犁是在轨道上运行的一侧带有犁板的机械,其作
业过程如图10-27所示,图中(a)为列车排土,(b)为推
土犁推土,(c)为平整排土台阶及准备移道,(d)为移
设线路。
图10-27 推土犁排土时作业过程图
机械铲排土如图10-28所示。
推土机排土主要和自卸汽车运输相配合。
完整的间断工艺系统如单斗铲—汽车—推土机配套的系
统,其示意如图10-29所示。
图10-29 单斗铲—汽车—推土机
图10-28 机械铲排土
间断工艺系统
三、连续工艺系统
连续工艺系统——采装、移运和排卸作业均采用连续式
设备形成连续物料流的开采工艺。
连续工艺系统中,
采装用链斗铲(如图
1
0-30所示)或轮斗铲
如图10-31所示),
(
运输用胶带输送机,
排土用排土机(如图
1
0-32所示)。
图10-30 链斗铲
图10-31 轮斗挖
掘机(单位:m)
图10-32 悬臂式排土机
1
—工作面来料胶带;2—胶带
卸料车;3—受料臂;4—排料
臂;5—平衡臂;6—可回转机
体;7—行走机构
当矿体呈近水平埋藏而且采用内部排土场时,运输与排
土直接用悬臂式排土机进行(如图10-33所示,a为采掘与排
土机体合并作业,b为两者分开作业),或用运输排土桥进行
(
如图10-34所示),取消了运输环节。
轮斗铲—胶带输送机—排土机连续工艺系统示意图如图
1
0-35所示。
图10-33 悬臂式排土机横向内部排土方案
图10-34 运输排土桥横向排土(单位:m)
图10-35 轮斗挖掘机—胶带输送机—推土机连续工艺系统
四、半连续开采
工艺系统
半连续开采工艺—
—
部分环节是间断、部
分环节是连续的开采工
艺。
图10-37所示为单斗
铲—移动破碎机—胶带
输送机—排土机配套的
半连续工艺系统。
图10-37 半连续工艺系统
五、倒堆开采
工艺系统
图 10-38 所
示为吊斗铲站在
剥离台阶顶部直
接倒堆,用前装
机及汽车进行采
矿的倒堆工艺系
统。
图10-38 倒堆工艺系
/pdf/swf/201310/2013_1025_222201_760.swf